吴晓灵:这场关键的国运进程,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

更多 2018-09-19 14:32 阅读:5921 / 回复:0 楼主luoge

图片:微信图片_20180919143111.jpg


9月12日,吴晓灵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2018 年开学典礼演讲中指出了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改革的出发点,好了伤疤忘了疼。”

2008 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如何才能破局?如何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迈进,冲出“历史三峡”?

请看吴晓灵是怎么说的:


当下,我接触的企业家和学者群体陷入“严重焦虑”。笔者认为,其原因是:
被各界望眼欲穿的“改革红利”迟迟不见到来
系统性风险的持续积累令人担忧
实体经济不堪税费重负、摇摇欲坠
贸易战威胁放大了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转眼之间,2008 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如何才能破局?


9月12日,吴晓灵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2018 年开学典礼演讲中指出了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
十年文革后的中国靠什么走出思想的迷茫,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靠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回归为民众谋幸福的初衷。是小岗村村民的生死状撕开了计划经济的裂缝,用联产承包到户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广东人的拼死泅渡香港,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这些决策的依据是实事求是地看到了包产到户的成效,看到了内地与香港的差距,是为了民众的生存和幸福。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要尊重民众追求幸福的权利,给他们生产的条件和自由,他们就能创造奇迹。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改革的出发点,好了伤疤忘了疼。


从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来看,“路径依赖”是改革最大的羁绊。要坚定推进改革,必须把对文革的反思进行到底,尤其是文革对法治的破坏。吴晓灵指出:
十年文革最大的教训是社会失序,公民甚至领导的人身权利都没有保障。建立“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痛定思痛的理性选择,于是有了宪法的历次修改。社会实践中时而发生的悲剧都触动了人们的思考并不断推动着法律和司法环境的完善,在此过程中社会也在逐渐前行。

时至今日,中国法律不可谓不多,但最大的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成本太低。在社会利益多元、利益固化、社会矛盾有激化趋势的今天,在法律框架下争取和维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更是法治完善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者是当代中国最可爱的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必须重用“改革促进派”。吴晓灵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来自改革者的执着追求和有为担当。他们或是一个普通公民,或是一个企业家,或是某个层级的领导,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执着追求,有所作为,敢于担当。

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领导,不忘革命的初心,拨乱反正,让中国这条航船走上了改善人民生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进入了全球化的轨道。

是袁庚等一批基层领导不谓艰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用事实为改革开路前行。

是无数企业家为了货通天下,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为了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或成为改革的英雄,或几经起伏吃尽苦头,但就是他们的行动突破了藩篱,改变了政策或法规,换来了今天的营商环境。是制度改革和创新让中国取得了今天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

与邓小平时代相比,今天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势必更加艰难。如何理解深水区的挑战?如何破解?早在五年前的 2013 年,吴晓灵就在搜狐论坛的演讲中给出了深入的剖析:
我们现在的改革应该说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35 年的改革进程极大的推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

比如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碎片化的,有地区的差别和人群的差别,如果把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形成全国的全覆盖的保障制度的话,那么是有很多的力量进行调整的。

比如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制度,建立这样的制度,那么会涉及到农民的利益、拆迁户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

再比如资源价格的改革,它会触动资源性企业和资源丰富地区和运用资源比较多的地区的政府的利益。

再比如财税改革,它涉及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涉及到了政府各部门的关系也涉及到社会和各个企业居民的关系。

应该推动国家的法制建设,在法制的轨道当中来调整各方的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践证明了的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我们就应该延此方向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坚持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原则就不会在利益博弈中产生动荡。修法立法可能会耗费时间,但这个成本远低于动荡给社会来的危害,在法制框架内推动社会前进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是改革的最佳路径。



十九大之后中央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凸显对推进法治的决心。但要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任务,须克服诸多观念与利益的阻碍。吴晓灵说:
用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约束公权力是法制建设的核心基础。因为公权力是公民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让步部分权利的结果。

中国需要较真的公民,更需要较真的律师。当年,由于孙志刚事件的出现,有一批法学者们提出了要对收容条例进行违法审议,正是这样的动意,促使国务院很快废除了收容办法,因为有吴有水这样的律师,对加超生费引起了社会的案件,三中全会废除了劳教制度,正是因为这些较真的律师、公民推动了法律的完善。

政府要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行使权力,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问责,行政权力要来自社会的监督,行政复议仲裁等法定程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我们大家可以在网上看到有关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惩治腐败、事故问责等等的各种这样的议论,网络的民主使得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司法部门在关注着民众所关注的问题,网络民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的作用。

司法部门应该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法官应成为社会良心的探索者,法律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完善的,但在用法裁量时法官应按照保护公民的价值取向做出判度,社会应在有争议的判例中看到缺陷,不断完善,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通过公益诉讼制度来让社会学会用法律来维护,我们可以在诉讼的过程当中无论哪一方胜哪一方败,我们在这当中看到法律的适用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社会需要经典的判例诠释法律的精髓,比如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个所有制经济。

三中全会的这个表述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也是我们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但是我们遗憾的看到,这句话在我们的现实当中并不是表现得那么充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包括我们的法律法规也有一些地方并不是对所有的所有制都能够平等的保护,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典型案例的判决,按周其仁的话来说需要讲一个故事,典型案例的判决和一些典型的故事,他会让人们相信我们法律实质效率。

比如当年的年广久,因为一个傻子瓜子得以存在下去,使得那么多的私营老板、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如果我们能够在民营企业财产受到侵害的案例当中出现一个标杆性的案例判断,我想我们决定当中所说的原则就得以落地。

在立法修法中凝聚改革共识推动三中全会的落实。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许多突破了现行法律,涉及诸多利益调整,必须修法,将利益纳入法制的轨道。

立法修法的公开民主为社会各界参与奠定了基础,各社会企业及个人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立法、修法和对行政法规评估的工作,让法律法规体现社会共识,让行政规章符合法律法规授权的原则。

我们有行政许可法,政务公开信息条例,很多政务机关经常自我授权,我们有政务公开条例,我们本来有知情权能够知道很多的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息,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开透明,能够便于社会的问责,但是可惜这些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并不好,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更加在这方面投入精力更加关注。有立法立规有问责、处罚公正的司法改革才能够贯彻落实。


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迈进,是冲出“历史三峡”的唯一路径。这一历史进程,需要每一个人参与。正如吴晓灵在 9 月 12 日演讲中所言:
我们应向为声张公平正义而努力的律师、新闻工作者致敬,向敢于在不平中发声的人们致敬,是他们的努力揭示了问题,促成了政策和法律的完善。

2018正和岛APP重量级大课——总书记座谈会上最年轻的经济学家管清友博士领衔如是金融团队,历经上千家企业调研,倾力打造40堂“新金融必修课”,帮大家解决未来十年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泡沫即将出清,高手如何选未来,在这里让你找到“滚雪球”的正确姿势,识别风险,看清时局,一起穿越这轮下行周期。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游客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