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信托业务变迁及展望!

更多 2017-12-29 13:56 阅读:5474 / 回复:0 楼主luoge

图片:12290010.jpg


截至2017年3季度,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4.41万亿元,预计2017年末站上25万亿元问题不大。这十年信托业务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中国第二大金融子行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正在努力做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PS:这两天又重新看了《激荡三十年》,历史需要见证者,历史需要记录者,所以也更加感慨信托业这样一个小众行业,做这样的十年回顾还是很有意义的,让更多的人了解信托人这十年走过的路。这是信托业十年回顾的第四篇,也是2017年的最后一篇,其实应该还有信托公司篇(信托公司的故事会更精彩),不过限于时间原因,可能要到2018年才能完成了。不管怎样,我以这四篇回顾作为我入行5年的总结和纪念,以后有机会可以再细细打磨下,出版一本叫做《信托业这十年》的书籍!

信托业务变迁之过去!

2007年,我国信托公司重新登记,这标志信托行业的重新出发,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4.4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信托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如果从2007年算的话,信托公司用了6年完成了最初10万亿元的行业规模累积;2016年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0万亿元,这次时间缩短为3年;预计2017年一年信托资产规模就将净增加5万亿元,那么按照这个速度,2018年信托资产规模将接近30万亿元,甚至成为资管领域第一大子行业,当然这都是非常乐观的预测。
(一)周期轮回
虽然信托规模不断创新高,然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从信托资产增速看,其呈现很强的顺周期性,这10年已经经历了接近1个半周期。

2007年到2015年是一个完整的增长周期,2007年至2011年是上升周期,这一阶段虽然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宏观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速,信托粗放发展较快,在应用领域和各种探索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尤其是主动管理资产规模有一个较明显的上升态势,而2012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资管行业竞争的上升以及信托公司前期主动管理的房地产、矿产项目风险逐步显现,信托公司开始由攻转守,降低了风险偏好和容忍度。


2016年又是一个转折点,也是这一轮信托业景气度上升的起点,主要推动因素有:2012年泛资管时代后,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重回严监管,尤其是证监会不鼓励非标业务、降低资管业务杠杆水平等一系列举措,促使通道业务重回信托公司这一方;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回升,2015年和2016年依靠债券融资的机构开始回流非标融资,房地产融资、上市公司信用贷等融资需求回升显著,这也为信托业务规模持续做大提供了j基坚实础。不过相比较而言,这一轮信托业上升周期时间会更短、回升幅度更弱,这与当前宏观经济弱势回暖、金融严监管持续推进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预计2017年四季度或2018年初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逐步放缓。


图2:事务管理类信托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未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以及嵌套、通道业务监管力度上升并不支持信托公司传统业务像过往一样的高增速,仍需要加快转型,推动信托业务新模式、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挖掘行业发展潜力,用以对冲未来下行周期所面临的业务发展挑战。

(二)驱动力轮转

2007年、2008年是信托公司和银行合作的最鼎盛时期,主要与银行合作发行投资银行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这一时期集合资金信托主要投向为金融领域,部分信托公司专门做此类业务,由于当时费率也可高达1%,能够获取较丰厚的收益。2008年,针对银信业务过热的问题,银监会下发了《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要求银行不得提供融资担保,银信合作进入更加规范的发展态势。

随着四万亿经济刺激正式实施,2009年和2010年房价加快上涨,经济过热预期上升,为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出台了“新国十条”,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也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限制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这一时期,信托融资无疑成了房地产资金的主要来源,2010年全年房地产集合信托规模达到1561亿元,占新增规模的36%。也就是在2010年,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信托连续出台了三次监管政策,加强风险提示和业务规范。

2011年是近十年来一个业务热点较为分散的年头,房地产热度降低,工商企业融资有所起色,反而让一些特色信托抢了风头,表现为当年其他类集合信托发展较快,占比接近30%。这一年矿产信托、艺术品投资信托、酒类信托、票据信托等一干小众信托产品面世,当然这与相关市场行情走高有关,不过都是短暂的热度,后续也都被慢慢遗忘。

2012年,中国经济快速下滑,由9.3%下降至7.7%,国内市场需求减弱,房地产投资下滑,房地产信托大幅下降,特色信托热度下降,这一时期基础设施投向则成为新的集合信托投向,这一时期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资金来源成为最大困扰,信托为其输送了大量资金,当然,基础设施领域信托规模同比增速为130%。


2013年,国内经济依然处于调整时期,不过房地产市场回暖较快,房价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信托公司对于房地产的投资重现热情,当然新增房地产信托规模达到3041亿元,同比增速为103%。


2014年和2015年,前期投放的房地产、矿产信托项目逐步到期兑付,然而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等因素,信托项目违约率上升,信托公司对付压力上升,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关注焦点。这一时期,信托公司信托业务以探索转型发展为主,传统业务基本保持平衡,同时这一时期有两大值得关注的趋势,一是金融机构投降信托业务占比明显上升,这与资管嵌套等业务有很大关系;二是2015年受到股市牛市,股票类证券投资信托有明显增长,但是随着监管部门清理场外配资,在2016年股票类证券投资有非常明显的萎缩。


(三)资产端与资金端两端轮动

目前,信托业务表现为资产端和资金端两端在外,信托公司依靠资产端收益扣除资金端成本取得信托报酬收益(此处指主动管理的债权融资非标业务),由于很多时候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变化不一致,也为信托业务的发展增添了一定难度。最大问题在于,目前信托公司业务模式是以产品为导向,有项目再找资金,可能导致信托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
这里以央行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作为资产端代表变量,以R007作为资金端变量,而信托报酬率反应了资金端和资产端均衡的状态。由此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7年至2008年,这一阶段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经济增速及通货膨胀持续加快,货币政策程序收紧,信贷需求保持稳定,资产段收益基本稳定,但是资金面持续收紧,利率水平上升,这一时期资金供不应求,资产获取容易,而资金募集难度大,表现为信托预期收益率的持续上升。

第二阶段为2009年至2011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实行了四万亿经济刺激后,经济迅速反弹,随后考虑经济过热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加强房地产调控。这一时期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处于较高水平,而流动性处于较充裕的水平,有利于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匹配。不过,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信托预期收益率也是跟随上升。


第三个阶段为2012年至2014年,这一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走弱,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不过整体看,企业融资需求有所下滑,不过整体保持较高水平,资产短获取难度不大,但资产质量下降,而资金面仍偏紧,波动性较大,这一时期资产端和资金端匹配难度上升,尤其是在信托违约率上升,银行代销也更加谨慎,资金来源渠道逐步收窄。


第四个阶段为2015年至2016年,这一阶段我国加强了货币政策放松力度,但是企业融资需求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为资产获取难度大,但是资金端匹配相对容易,主要是资产端的市场,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排号、摇号买信托产品的奇观,因此信托预期收益率也下降至近年的低位。


第五个阶段为2017年至今,宏观经济复苏,企业融资需求明显上升,但是能够承担的融资成本有限,而资金面在央行去金融机构杠杆以及严监管下,资金成本明显上升,资金获取难度增大大。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资产获取难度降低,但是资产收益上升慢于资金端,信托公司部分需要牺牲信托报酬来实现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匹配。


信托业务变迁之创新!

随着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收窄以及监管政策要求,信托公司转型发展加快,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方面。任何创新并不容易,既要承担成本投入,也要承担创新风险。因此,一般而言,大型信托公司或者经营特色化的信托公司才会有动力及能力进行业务创新。同时,业务创新也与内外部经营环境和压力有关,诸如在2011年左右以及2013年、2014年,传统信托业务相对开展难度较大,转型压力提升,这一阶段业务创新就会更快些,而在业务开展相对较容易的年份,则创新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从近年信托公司业务创新趋势看,涉及面较广泛,创新成果较多,不过能够大面积推广、短期成效显著的信托业务尚没有出现。依据信托公司能力、未来市场、与政策导向切合度看,家族信托、养老信托等信托业务相对未来发展较为看好,主要在于这些业务既能体现信托制度特色,而且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市场潜在需求较高。而外汇信托、互联网信托、消费信托等信托业务在短期并不看好,主要是这些信托业务难以规模化发展,与信托公司能力融合性不高,发展潜力可能并不高。总体看,我国信托公司在经历了创新业务爆发期后,逐步进入创新业务固化、完善阶段,那么并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创新业务也逐步被淘汰或者仅作为特殊案例处理。

不管怎样,创新转型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趋势,信托行业只能前行,不然未来发展挑战越来越大。信托公司要充分认识到创新转型的重要意义,坚持传统业务升级和创新业务开拓的两条腿走路原则,信托业务创新转型不仅涉及业务部门,而是涉及整个公司战略、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必须由高管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投入。在这个特殊时期,越是具有前瞻性的信托公司越是能够成长的更快、走的更远,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而固步自封的信托公司最终淘汰或者成为被兼并对象。

信托业务变迁之痛点!

痛点每个行业都有,痛点也是行业潜在进入者攻击的主要目标,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攻击现有金融服务不便捷、忽视长尾客户的痛点而发展起来,如果不对痛点进行变革,那么迟早有可能吃亏。本文认为信托业务具有以下痛点:
痛点一: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在中国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然而与此相比,信托业刚性兑付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其有利于保持良好行业声誉,约束信托公司尽职责任,然而随着信托项目风险集中显现,已经成为行业的不可承受之重,明显不利于行业发展。关键问题是刚性兑付使得信托项目兑付在表外业务与表内负债之间转换,既不利于监管也不利于信托公司自身管理。虽然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但是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事情。而且,即使打破刚性兑付,也不一定意味着兑付责任就一定降低了,但是对于信托公司的尽责履职要求肯定是更高了,而这一点还是存在很大提升的空间,现行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受托责任的具体内涵,难免存在执行难度。所以,如果没有刚性兑付压阵,那么监管对于信托公司的约束必须更加前移,现在以刚性兑付为导向的风险兜底思维比较明显。

痛点二:业务发展体现狩猎文化。信托制度的灵活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有人说信托的应用空间可以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现实是信托公司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总是跟随市场热点游走,遵循所谓的狩猎文化,所以很多时候年末时信托同业聚会,大家探讨下一年做什么业务的时候都比较茫然,年年难过年年过。这种业务文化的问题在于,一方面追随市场热点容易在全行业内积累风险,而且更加增强了行业的顺周期性,比如这几轮房地产调控房地产信托基本都是跟随房地产周期波动。另一方面,什么都能做也意味着容易引来竞争者的侵犯,诸如2012年资管业务开放后,信托公司通道业务瞬时间被基金子公司抢去很多市场份额。信托业务狩猎文化适合于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下,然而目前混业经营更加明朗,那么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逐步增大,反而会变得四面楚歌。


痛点三:资金成本高。实际上,市场曾经有一类看法,认为信托产品就是垃圾债或者高利贷,当然这里不去讨论这种说法的正误,而是说明信托成本的高与客户资质的低。在我国企业融资一般首选债券融资,主要是成本较低,而且期限较长,其次是银行贷款,最后可能会是信托融资,主要还是在于信托融资的高成本。那么,信托这种高成本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一是信托公司主要客户资质稍差,一般为非银行主流客户,所以为了补偿信用风险而需要有较高的融资成本要求。二是信托公司资金端对接的都是个人、理财资金等,本身对于资金收益有更高的要求。三是信托公司本身在主动管理的信托项目中的报酬率要求较高,进一步提升了对于资产端收益率的要求。如何有效破解这种难题?本文认为应该打破信托公司固有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应该扩展在资产和资金两端的辐射范围,实现资金端和资产端风险和收益匹配,尤其是提升优质资产和机构低成本风险的营销力度,从而转型为真正的投行业务模式,而不是类银行业务模式。


痛点四:缺乏信托文化底蕴。信托业务仍缺乏文化底蕴,并没有完全体现信托的本质,这种趋势可能会将信托公司和中国信托制度引导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信托业务人员大多数并不具有太多的信托文化基础,很多都是银行跳槽来的;信托业务只以信托灵活性和全功能为出发点,自利性强,而基于受托人的责任意识少;整个社会信托文化都不足,这点尤其体现在税收、信托财产登记等方面,也使信托业务发展未来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信托业务变迁之未来!

一是提升专业化水平。信托公司应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打造1-3条专业产品线,力争在个别行业领域建立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业务综合化的情况下,形成核心业务条线和领域优势,既要打游击战,也要打阵地战,从而实现业务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降低业务经营的顺周期性。

二是加快创新转型。创新转型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信托公司的重要发展主题之一,为此信托公司加强研发能力,建立创新业务团队、组织体系、考核体系,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业务发展的内部环境,需要紧抓我国培育新经济、新模式、新形态的良好机遇,加大新业务的培育力度。


三是建立更高的业务能力体系。未来,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更加注重市场敏锐性和综合能力,因此需要信托公司加强内部风险管控体系、信息系统、人才队伍体系的建设,形成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能力体系。


四是充分履行受托人履职尽责义务。打破刚兑是大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打破刚性兑付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实际要求信托公司充分履责,这职责包括勤勉义务、审慎义务、信息披露业务等等,过去的刚兑都是或多或少用钱弥补尽责方面的短板,但是受尊重的受托人,必须忠诚于客户利益,以管理自身财产的严肃性,做好信托资产的管理,这个问题可能首先不是行动上的表现,而是意识和脑子里要有的敬畏感和责任感。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游客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